风见幽香,是推动西藏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非遗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风见幽香
杜林县虎口乡桃村
光阴如梭,转眼即是金秋十月。在秋高气爽的夏夜,沿着乡风民俗文化巷走进藏羌小镇杜林,在慢节奏的古老音乐中,聆听一场音乐会,在悠扬婉转的乐章中,感受杜林深厚的民俗文化,这里是羌族人家的世外桃源。
中秋节是西域芦笙节,是第一次在秋日这天举行。汉藏民族的歌舞艺术,演绎了故乡的风韵。活动现场,羌族民歌唱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祝福。悠扬婉转的乐章,响彻乡间。
在米林村的“乌珠穆沁音乐会”上,羌族的儿女唱出了对故乡的爱,也歌唱出了新时代的喜悦和幸福。更有优秀羌族音乐人才、民间艺术爱好者和羌族儿女,在音乐的声声讲述中,感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演出结束后,演出人员与现场观众一起交流,学习音乐,欢天喜地,久久不愿离去。
舞台上,一名身穿汉服的女子演唱《氐羌民族的土地》,这是一场歌舞艺术的盛宴。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西藏的各族儿女,以壮阔的歌声,歌唱出对祖国的祝福和对家人的依恋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场演出,是西藏艺术水平的集中展示。
“这届‘中华大舞台’星光璀璨,羌族歌舞是人民群众生活艺术的一大亮点,唱起来有滋有味,回荡在高原各族人民的心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努尔齐古丽·艾日热说,近年来,“中华大舞台”组织编排的一系列歌舞节目,已走进社会各个方面,深受各族群众欢迎。特别是2012年“民族文化艺术之父”努尔齐古丽·艾日热担任该省“一带一路”世界文化遗产交流协调代表团团长后,她积极推动了相关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我希望能将‘藏歌之乡’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示范样板。”努尔齐古丽·艾日热说。
“唱出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真谛。”阿里师范大学藏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吉海利告诉,从改革开放以来,阿里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将非遗文化融入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获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阿里师范大学藏歌艺术研究中心与阿里回族自治区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我们的梦·文化进万家”藏歌艺术周活动,在青海西宁举办首届藏歌艺术周,精心策划了“魅力西藏·草原行”非遗系列活动,对西藏优秀藏歌进行传唱、展示,不断擦亮“藏歌之乡”文化品牌。
“以非遗文化为载体,让更多群众感受非遗魅力,进而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推动西藏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阿里师范大学藏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吉海利说,非遗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积极践行“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组织各专业学生参加“五进”活动,让学生们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中学会识别文化,爱上藏歌,从小树立保护非遗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的保护价值,让传承人和创作者共同参与到传承过程中,实现“传承和创新”的良性互动。
非遗知识教育:“非遗进课堂”让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日前,藏萨则族自治县高原初级中学举行了“非遗进课堂”网络主题活动。
查看更多资讯请关注bwmd下载站

上一篇: 风魔_可以解开大部分的陷阱和障碍,来改装那些与自己相关的物品
下一篇: 没有了